眼看书 > 安平文集 > 未成曲调先有情

未成曲调先有情

眼看书 www.yankanshu.so,最快更新安平文集 !

    用了差不多一周的时间,一口气将柴福善散文精选通读了一遍,虽然里面的许多文章都曾在网上读过,但依然被饱含作者心血的文字所打动、所震撼了。之所以能打动和震撼我的,不是别的,而是从所读到的字里行间喷涌出的情感,那情感,真真地,深深地,浓浓地,立体地展现在眼前,挥之不去,久久萦绕。极像作者笔下家乡的清泉:“新雨后流得更加充实更加荡漾,轰然的,潺潺的,涓涓的,全以山石为依托,曲折奔淌,没有捷径。顺者飞流直下,逆者辗转腾挪,无论顺逆,在自己的路上,皆奔淌得尽心,奔淌得尽力,于奔淌中展示着或雄浑或豪放或细腻或柔情的个性。”毫无疑问,这清泉的源头,就是作者那坦荡的胸怀。

    作者的家乡,是坐落在燕山余脉的一个小山村,儿时贫苦又不失童趣的生活,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;父老乡亲祖祖辈辈吃苦耐劳、忠厚传家、正直善良、不畏强暴的高尚品德,在他的心底打下了深深的烙印;考上了大学,走出了大山,来到了繁华的大都市,学习和接受了许多新知识、新思想,象许许多多的大学毕业生一样,本是可以告别大山,远离农村,在繁华的大城市、在开放前沿的大海边开辟自己的一方天地的,这也无可厚非。但作者却义无返顾地回到了故乡,回到了生于斯、长于斯的大山里。因为作者非常了解自己,更有清醒的认识:“在踏上海浪的刹那,我惊呆了。而惊呆以后,便涌起一阵昏眩。这是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昏眩。没有一寸土地容我驻足,没有一条小路让我奔走,没有一块路标给我标致旅程,没有一个箭头为我指示方位。”于是,作者回来了,又扑进了大山的怀抱。呼吸着家乡清新的空气,他倍感舒畅;走着家乡崎岖不平的小路,他行得坦然。这并不是作者的目光短浅,而是作者清醒地认识到:“只有故乡,才是我生命的沃野。”他扎根在故乡的沃土里,文思泉涌,时而低吟,时而高歌,如鱼得水。可以说,这一决定,使得中国少了一个可有可无的弄潮儿,却使得中国的文坛上,多了一个不可多得的,优秀的,有着自己独特语言的散文家。

    柴福善的文章,可以说是既大气,又细腻,充满了生活的气息。开篇,总是简练、明了,或一句话,或几个字,就能把读者吸引住,越往下读,越有不忍释卷之感,不知不觉中,也就自然而然地随着作者的思绪和情感,在其笔下情景交融的文字里倘徉了。因为在作者的文章里,丝毫读不到令人讨厌的故弄玄虚、矫揉造作、无病呻吟、跟风使舵的痞子味。而展现在我们眼前的,是一幅幅画卷,这画卷,或如工笔,细腻纤巧中,将作者对家乡的一草一木,对父老乡亲的拳拳赤子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;或如泼墨,大气磅礴里,感叹祖国五千年文明史的悠远,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,尽情抒发,一气呵成。读他的母亲的纺车,从一架落满灰尘的纺车中,随手一摇,摇出了“岁月深深的回声”在这回声里,我们看到一个含辛茹苦,慈祥善良,充满爱心,又不失坚强的,有着中国人传统美德的母亲形象。在令人感动和深受教育的同时,让我们感叹母亲的伟大,母爱的伟大,从而也留下了深深的印象;读他的烟雨迷蒙藤王阁,使我们在迷蒙的烟雨中,面对着流向天际的长江,思接悠悠千载,跟着作者,从唐至今的一通转悠。从作者那情景交融、史实详尽、有褒有砭、亦古亦今的描述和感慨中,既了解了藤王阁的典故,又上了一堂很生动的历史课,使你不得不“发思古之幽情”得到了一种美的享受。

    柴福善是一个领导干部,对自己所负责的工作,他投入了很深的情感。他脚踏实地,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。曾经用了一个月的时间,风餐露宿,徒步考察了自己所负责的长城,深入细致地搞调查研究,为家乡长城的修复和保护,做了大量的工作;在非典肆虐时,他冒着危险,几度去京城请专家,保证了文物修复工作的顺利进行。他品茶是“牛饮”吃菜喜欢家乡的冻豆腐,全然没有现在有些领导干部追求高雅,上档次的风度,可以说是不入流了。因为他深深地知道,自己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,是大山养育了他,是大山造就了他,他情系着大山,思连着大山,他的身上,肩负着大山里父老乡亲的殷殷期望。他深知,不论到什么时候,都不能忘本,不能忘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,是大山的儿子。对于这一点,我深信不疑!否则他就不会在雾灵看山中,面对着莽莽群山,将自己的全部情感,都汇成了一句话,从心底迸发出来:燕山,母亲山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