眼看书 > 孔雀迷踪 > 第一章 引子

第一章 引子

眼看书 www.yankanshu.so,最快更新孔雀迷踪 !

    其实这事吧,要从我曾太姥爷那儿说起。

    曾太姥爷他老人家姓高,出生于YN大理XY县一个普通的小山村,是周围十里八乡出了名的老好人。老人家这一辈子靠种地为生,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勤勤恳恳,本本分分。

    人到了中年,好不容易攒下了那么几间房、两亩地,在乡邻的介绍下,取了邻村的赵氏,也就是我的曾太姥姥,生了我太姥爷。后来慢慢的,我太姥爷也长大了,从他老人家手中接过锄头,干起农活,又娶了我太姥姥,后来还怀了我外公,一家人也还算得上是父慈子孝,其乐融融。

    曾太姥爷他老人家本来寻思着这辈子就这么安安稳稳过下去了,一代传一代,就待在这平静的小山村里,等着安享晚年,毕竟,眼瞅着儿孙满堂,正是享福的好日子,可谁曾想到,那场举世震惊的浩劫就这么突如其来,让人防不胜防。

    1931年底,RB关东军铁道“守备队“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RB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,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,以此为借口,悍然发动“九一八事变”,炮轰我沈阳北大营,进而发兵侵占东北三省。此后,日军扶植末代皇帝溥仪上位,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府,从此伊始,长达十四年的浩劫降临,中华大地无人幸免。

    1942年初,日军绕道泰国,南下发兵东南亚一带,迅速侵占马来西亚后,又出兵缅甸,妄图切断当时唯一一条国际援华生命补给线——滇缅公路,将我中华抗日力量扼杀于襁褓之中。

    是年5月,中缅战事不利,由远征军与盟国组成的第5军、第6军被迫后撤,退出缅甸,一路与日军交火,损失惨重。

    战事传至国内,一大批热血青年纷纷要求投军报国,我太姥爷那时候刚二十出头,正是年轻气盛,满怀抱负,伙同着从小一起长大的几个乡邻,瞒着我曾太姥爷,也瞒过了怀着我外公的太姥姥,偷了村里的两条渔船,顶着细雨,划过金沙江,南下投军。

    这十五六号年轻人凭着一腔热血,绕保山、过腾冲,从猴桥口岸转上甘拜迪,一路步行,在原始森林中转悠了两个月,硬是找到了当时在野人山区迷路的新22师,凭着一副铁脚板,和从小上山拾菌捉蛇的本事,他们带着部队走出了山区,准备归国。但可惜的是,由于回国所经的中缅边境驻守着大量装备精良的日军,远征军不得不改道向北,远赴印度。

    部队在印度呆了两个月无战事,一帮闲不住的年轻人又起了心思,偷了部队的五支枪和二十几发子弹,自封为游击队,悄悄绕出印度,沿路继续南下打鬼子。

    1943年6月,国民政府积极训练军队,准备反攻缅甸。在委员长“一寸山河一寸血,十万青年十万军”的号召下,新团第一批开进野人山区,修筑中印公路,保障对华输送补给线,支援前线战士。我太姥爷他们那群自封的游击队,在德乃附近被114团某侦察连抓了个正着。一番沟通之下,太姥爷他们靠着一身力气,又算是当地人,熟悉环境气候,没有所谓的高原反应,便被正式编入114团,参与修筑大名鼎鼎的史迪威公路。

    太姥爷所在的工兵连的副连长,是杜聿明将军的同乡,SX杜家湾人,姓杨,昆仑关大捷时候参的军,跟着杜军长南下抗战。第一次远征军撤退的时候杨连长腰上受了枪伤,由于缅甸一带气候多变,晴雨不定,伤口恶化的程度远超想象,脓疮脓包,臭不可闻,又是发炎又是高烧,几乎要了这SX大汉的老命。幸亏我太姥爷认得一些土方,采了些草药为他包扎,又想尽办法为他退烧,算是救了他一命,这一来二去两人就成了生死之交。

    修公路那会儿挺危险的,又是开山又是勘测的,还得防着鬼子的侦查,但这些都不是最致命的,热带雨林的气候,还有当地无孔不入的蛇虫鼠蚁,各类毒物,每天都有不少民夫死去。

    我太姥爷和这位杨连长被安排在第一线,负责勘测和作出标记,算是开路先锋吧,经常带着二三十号人在丛林里一脚深一脚浅的转悠,两个月下来也算是风平浪静,可没成想,那一次勘测,还是碰到鬼子的搜山队。

    这一个照面还没打,两边就交起火来。虽说远征军大部分都是美式装备,和英械装备,可那都是给正规军用的,而且连正规军也都还不是人人齐备,像我太姥爷这种工兵连,能有把勃朗宁已经算是顶配了,二十几个民夫手上带的大部分是开山砍刀什么的,这一下就被鬼子打散了。

    杨连长一看形势不对,拉起我太姥爷,撒腿就跑。鬼子也看出来,这杨连长是为数不多几个有枪的,再加上身手不错,肯定是个大官,分出二十来号人就追,这一追一逃就是整整三天三夜,等好不容易甩开了鬼子,俩人也不知跑哪了。

    这原始森林里看着哪都差不多,抬头参天大树低头灌木丛生,杨连长的指南针在逃命的时候磕了一下,时好时坏,沿路想做点标记什么的,一转身就被齐腰的荒草灌木给遮挡得一塌糊涂。两人深一脚浅一脚转悠了半天,眼瞅着短时间是走不出去了,没办法,太姥爷就地找了些野生菌子,也就是蘑菇,然后把杨队长的手枪子弹拆了一颗,抖出火药来,想办法生了火,把菌子烧熟了,两人胡乱填了肚子,看看天色尚早,太姥爷出了个注意,说是可以先找到水源,然后顺着水源再找出路。

    其实找水源,无非也就是听水声、看地形、察动物等等,这里不再啰嗦,总之太姥爷和杨连长两人又走了两天时间,发现前面丛林渐渐稀疏起来。

    俩人想着就快走出去了,脚步反而放慢了下来,寻思着这一走,也不知道走回国内了,还是又转回印度了,要是转回印度还好,还有部队在,可以投奔,可要是万一走回国内了呢?国内这条线可有大批鬼子驻守,出去准没好下场。

    越是靠近森林边缘,脚步越是慢,后面干脆停了下来,大气也不敢喘。

    就这么等了大半天没动静,杨连长咬咬牙,让我太姥爷先等着,自己把枪一抬,猫着腰就摸了出去,准备如果看到鬼子就拼了老命,打两枪,让太姥爷听到了赶紧跑,也算是还了救命之恩。

    这一窜出去就没了动静,过了好几分钟,正当太姥爷心急如焚,焦躁不安的时候,突然听见外面一阵大呼小叫,“老高,你他妈快出来!快来看!快!”

    太姥爷心中一喜,这定然不是遇着鬼子了,肯定有活路了,赶紧的咧着嘴拎着砍刀就钻了出去,这一出去,整个人就愣住了!(未完待续)